文化中国行丨让文化清风浸润城乡——渭南市公共文化服务“四进零距”工程纪实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2025-08-13 09:07
  

8月的渭南,暑气还在枝叶间蒸腾,一缕缕文化清风已悄然漫过城乡街巷。暮色降临,临渭区创新公园里响起《强军战歌》的铿锵旋律;晨曦微露,福利院老人们的笑声与秦腔板胡声交织成韵,渭南正以最鲜活的方式,诠释着公共文化服务的时代深意。

眉户《亲家母吵架》表演现场 记者 吕洁 摄

13年深耕不辍,1320余场活动如繁星点亮城乡、似春风温暖街巷。这些数字背后,是渭南市公共文化服务“四进零距”工程刻下的温暖年轮,见证着文化甘霖浸润万家的每一个瞬间。

夏夜欢歌 公园晚会点燃城市烟火

8月1日晚,临渭区创新公园熊甜甜游乐园内掌声雷动,一场由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精心打造的“渭水秦韵·公共文化服务‘四进零距’工程”八一建军节专场晚会在这里火热上演。附近居民早早赶来占座,背坡村的王小利一边摇着扇子一边笑着说:“听说今晚有军歌联唱,我和朋友专门过来,就爱听这些。”

晚会在激昂的《光辉历程》歌曲联唱中拉开帷幕,熟悉的旋律瞬间点燃全场。舞蹈《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以铿锵有力的舞姿,再现了革命年代军人“哪里需要哪安家”的奉献精神,引得台下观众连连叫好。于家村的于波浪激动地说:“这节目选得好。我们这一辈人听着这些歌长大,现在年轻人也应该多了解了解。”

军歌联唱环节更是掀起高潮。《军港之夜》的温柔旋律里,有人轻轻跟着哼唱;《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响起时,现场的小伙子们齐声合唱;到了《我爱祖国的蓝天》,台下的孩子们举着荧光棒挥舞,像一片闪烁的星海。“陆海空都唱全了,咱军民的心啊,就像这歌声一样紧紧连在一块儿!”退伍老兵周大爷抹了把眼角,声音里带着颤音。

晚会压轴节目军旅舞蹈《咱当兵的人》一亮相,铿锵的节奏就震撼全场。演员们踢着正步走过观众席时,现场掌声如潮,经久不息。演出散场时,晚风卷着余韵掠过公园的树梢,王小利仍意犹未尽,拉着朋友商量:“下周社区那场纳凉晚会,咱们一起去?”

舞台侧边,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主任田建看着观众陶醉的神情,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翻开手边的演出安排表,8月份密密麻麻的日程映入眼帘:8月16日纳凉晚会、8月23日皮影专场、8月26日综艺专场……红笔圈出的10余个日期,像一串待播的音符,在纸页上排得满满当当。

“‘四进零距’工程的核心,就是要实现文化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后面还有很多场精彩的演出等着我们去呈现。”田建语重心长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就像今晚这场演出一样,我们要精准地把群众爱听的、想看的节目,送到他们的身边,这才是真正的文化惠民,才能让文化的种子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

银发笑颜 秦声秦韵里写就敬老诗行

“孙团长,啥时候能再听段《别窑》?那薛平贵的唱段,听得人心里敞亮!”8月6日一早,渭南市社会福利院的活动室里,78岁的李大爷拉着渭南市快乐秦腔演唱团团长孙菊香的手念叨。话音刚落,舞台侧幕传来板胡试音的清亮声响,“李大爷,您点的戏这就来!”随着主持人一声应和,台下顿时响起热烈掌声。

当天,渭南市快乐秦腔演唱团文艺志愿团队的演员们,带着老人们“点单”的节目走进渭南市社会福利院。舞台前,20多位老人摇着蒲扇坐得整整齐齐,眼神里满是期待。

这台演出的节目单,是剧团趁着上次来演出时,挨个儿凑到老人身边细细询问记下的——老人们说想看《别窑》,剧团就连夜排演挂衣折子戏;有人念叨眉户《娘的眼泪》的调子,演员便早早备好清唱选段。

“叫一声宝钏妻你莫要泪涟……”当《别窑》中薛平贵的经典唱段响起,李大爷跟着节奏轻轻拍腿,眼睛也亮了起来。“年轻时在乡下赶会,最爱看这出戏。”他转头对身边的张阿姨说,“没想到老了在院里还能听上这原汁原味的唱腔。”张阿姨连连点头:“可不是嘛,上次来的时候我就念叨着想听《亲家母吵架》,就爱听那亲家母斗嘴的热闹劲儿。”

果然,眉户《亲家母吵架》一开场,两个演员踩着碎步登台,你一言我一语地“拌嘴”,逗得老人们直抹笑出来的眼泪。65岁的赵阿姨笑得直拍手:“这戏演到咱心坎里了!就像看见邻家婶子们拉家常,亲得很。”

“以前送演出,常担心节目不对群众胃口。”孙菊香一边给演员递水一边告诉记者,“现在‘点单式’服务,老人们想看啥我们演啥,台上台下才真能热络起来。”

10时30分,演出圆满结束,演员们谢幕的身影与老人们的笑脸重叠。李大爷拉着一位演员的手不肯放:“下次还来不?我还想点段《三滴血》。”演员笑着应道:“您点,我们就来!”

“您点,我们就来”——渭南市公共文化服务“四进零距”工程以这样一句暖心承诺,诠释了文化惠民的真谛。这场“点单式”配送,让老人们在弦歌中尽享戏曲之美,更以精准供给将精神食粮送进群众心坎里。

从夏夜广场的军歌嘹亮,到福利院里秦腔悠扬,渭南市公共文化服务“四进零距”工程的惠民足迹,始终循着群众需求不断延伸。2024年启动的“乡村直通车·文化赶大集”文艺演出活动,更让这份“零距离”服务扎根乡土、直抵基层。“四进零距”工程在临渭区的3个乡镇试点后,2025年已举办4场演出,弦乐伴着乡音,让乡亲们在家门口过足戏瘾。接下来的6场活动,将持续把优质文化资源送到田间地头,让文化与乡村生活碰撞出别样火花。

循着文化惠民的初心再出发,这项工程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时代。当文化真正成为百姓生活的精神底色,当每个渭南人都能在文化滋养中找到归属与认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自觉,更是民族文化自信在这片沃土上蓬勃生长的生动模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