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撒秦东 ——渭南市“科普大篷车”送科普给群众 刘聪梅 明学

来源:未知 编辑:渭南科普2015-08-20 11:28
  

 

 

 



2005年4月20日,是渭南市人欣喜而难忘的日子。这天,渭南市在全省率先购置的一辆大篷车顺利接回。从此,“科技馆”在秦东大地上“流动”,进校园、到机关、下农村、入社区,把科普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为充分发挥大篷车的作用,渭南市组建了科普大篷车服务队,配置了涉及力学、数学、光学、电磁学、拓扑学等领域30种科普展品,制作了健康生活、安全避险、疾病预防等多种科普知识展板,以展览、演示、体验、放映、报告、讲座、咨询、义诊等多种形式巡回活动。6年来,科普大篷车足迹遍及全市13个县(市、区)行程36000多公里,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培训260多惠民360万人次,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多次获得全国科普大篷车联合行动先进单位、“科技之春”先进集体、青少年科普先进单位、全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科学蛮有趣,它就在我们身边!”

大篷车科普演示将抽象概念形象化,激发了青少年学科学的热情

科普大篷车进校园,让青少年体验现代科技的魅力点燃了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大篷车第一站开进了华县赤水镇程高村小学,当时的情景让科协工作人员和学校师生至今难忘。

原来被电打的感觉就是这样啊!人体导电模型前,一位同学拉着同伴的手,兴奋:“科学蛮有趣的,它就在我们身边!”静电乒乓球、锥体上滚潜望镜、无源之水、风力发电怒发冲冠拓扑游戏……看着一件件简单新颖、妙趣横生展品,同学们眼睛放光,兴致勃勃,赏玩琢磨,时而欢笑,时而锁眉,时向老师和工作人员询问其中的奥妙所在,当头太阳火辣辣浑然不觉。

此后,科普大篷车陆续开进全市各地中小学校园,每年开展主题活动数十场。六年来,科普大篷车驶进200余所中小学校,开展节约用纸、节约用水、节约能源、节约粮食、保护森林、保护野生动物、心理健康教育、预防疾病等宣传体验主题活动300多场次,30多万名学生从中切身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

“大篷车活动不但帮助孩子们掌握了一些抽象概念,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合阳县合阳中学的肖琳娜老师说,“这对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很有帮助。”

 

让群众在重大灾害面前不再恐慌

大篷车及时送去应急科普知识,提高群众应对重大灾害的应对能力

今年3月中旬日本地震并引发核危机,渭南科协几天内就制作出核电科普展板在市中心广场展出,众多民市民争相观看。

“辐射原来是这么回事,核电并不像人们说的那么恐怖!”一直担心大难临头的方女士看完展览,长舒一口气。不少市民表示,看了核电科普展,心理不那么恐慌了。

这么快就有了核电知识科普展,科协的行动真够的!”富平县公安局一干警对科协的反应速度赞不绝口。

每遇重大突发事件,大篷车总是及时出现,应急科普巡展消除了群众的恐慌心理,帮助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2006年春季禽流感暴发,大篷车深入15个乡镇进行宣传、播放讲座;2008年渭南遭遇严重的春旱灾情,大篷车载着专家下乡抗旱救灾;“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大篷车奔赴多个学校和社区开展防震避震宣传,使得广大师生和社区居民知晓了基本的防避震知识,掌握了相关技能;在瘦肉精中毒、甲流事件中,渭南科协大篷车也无不及时出现,通俗易懂的应急科普知识,让那些神秘顿失可怕。

“避震、地震逃生要镇静,讲方法,不能慌乱!”“有瘦肉精的肉我们也能认出来!”科普大篷车,的确让渭南群众受益匪浅。

“科普要紧跟形势,快速反应,利于帮助群众正确应对重大灾害。”渭南市科协主席王民才说,“等着上面一步步安排,到基层就迟了!”他随时关注社会动态,随时安排制作展板,更换展品。并根据基层群众需求,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展板,编印资料,下乡服务。几年来,制作展板近五百块,及时把有关科普知识送到基层,送到了群众中间。

 

“有专家培训和指导,生产不愁搞不好!”

大篷车送科技下乡,解决了农业生产诸多难题,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渭南市科普大篷车社区、进农村不但为城乡居民排忧解难;同时,送科技下乡,解决了一系列生产难题,促进了产业增收农民致富。

潼关县桐峪镇科普大篷车活动现场,82岁的老大娘张金草,怀揣大篷车专家医疗服务队的诊疗建议,满意离开;

临渭区崇宁镇王尧村,畜牧兽医专家调查解剖,确诊疫情,当场治疗,并作防疫讲座。村民李锋感激地说:“科协和畜牧专家真是我们的及时雨!”

潼关县南头乡上北头村红提葡萄树主干开裂不发芽,市科协大篷车服务队会同该县科协深入地头,解决了难题并展开培训,使果农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了葡萄管理关键技术。一位果农高兴地说:“培训给我们吃了定心丸,有专家培训和指导,生产不愁搞不好!”

数不胜数的活动,让大篷车成为渭南市城市乡村的靓丽风景,不仅送去农业技术、健康卫生等方面的知识,还组织专家进村培训,到田间指导,被群众誉为田间地头的“流动农技服务站”。利用大篷车,市、县科协几年来直接组织开展技术培训1000余场次,田间会诊服务50余次,培训技术骨干1.5万人次,果农8万人次,接受群众咨询10万余人次,解决农民种养殖难题1200余个次。

科普大篷车,流动的科技馆,在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提高市民应对重大灾害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王民才表示:“我们要再接再厉,创新运用好大篷车这一科普好形式,让它在提高市民科学素质,促进渭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