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再获突破

    成功!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再获突破
    5月30日,该院165所中国宇航新动力铜川试验中心亚洲最大推力试车台2号工位考台试车圆满成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供图 这是继4月24日1号工位考台试车圆满成功后又一重大成果, 标志着亚洲最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双工位均已形成基础承载推力700吨的试... 

    2023-06-01

  • 脑科学前沿探索正加速深入

    脑科学前沿探索正加速深入
    随着精准的神经信息获取技术、特定神经环路示踪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与交叉融合,人类对脑科学前沿的探索正不断深入,这使其成为当今备受关注的生命健康话题。 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不仅引导着人类拓展对自身的认识和对科学前沿探索的深度与广度,还蕴藏... 

    2023-05-31

  • 斯坦福大学研发出人造柔性电子皮肤 可将压力或热量转换为大脑信号

    斯坦福大学研发出人造柔性电子皮肤 可将压力或热量转换为大脑信号
    据《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论文称,斯坦福大学Bao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创造出一种人造的柔性电子皮肤,能够将热度和压力等感觉转换为电信号,通过植入人脑的电极进行读... 

    2023-05-26

  • 福建上杭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

    福建上杭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
    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科研团队近日在上杭县临城镇黄竹村发现整窝恐龙蛋及零星恐龙蛋壳碎片。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本次发现的恐龙蛋为长形蛋类。这是上杭县在2020年发现恐龙足迹群化石后,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 参与此次恐龙蛋调查工作... 

    2023-05-21

  • 机器人靠新的“人工记忆”帮你找东西

    机器人靠新的“人工记忆”帮你找东西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工程师们发现了一种新方法,可对机器人进行编程,帮助痴呆症患者找到药品、眼镜、电话和其他他们需要但不知放在哪儿的物品。研究最初的重点是帮助特定人群,但总有一天,任何人都可使用这项技术来寻找他们放错地方的东西。研究论文在最近... 

    2023-05-18

  • 海藻保鲜膜:来自海洋的天然“塑料”

    海藻保鲜膜:来自海洋的天然“塑料”
    科学家们发现,海藻富含多种多糖类物质,这些多糖类物质形成凝胶后可以延展成薄膜,较好的柔韧性使其拥有制作保鲜膜的潜质。海藻保鲜膜可以和包裹的食品一起进行烹饪或直接食用,如果不慎被人们丢进自然界,只要和足够的水接触超过2小时,就会分解为有机物,... 

    2023-05-18

  • 周边磁场存在极端反转——世界首例持续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环境特征揭秘

    周边磁场存在极端反转——世界首例持续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环境特征揭秘
    从银河系外而来,带着诸多宇宙奥秘,快速射电暴(FRB)穿越茫茫星海,多次造访地球。人类对其起源却知之甚少。 5月12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刊登了中外联合研究团队在快速射电暴领域的重磅发现。研究团队以中国天眼发现的世界首例持续活跃的快速射电暴FRB... 

    2023-05-15

  • 科学家造出史上最小发光二极管

    科学家造出史上最小发光二极管
    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与技术联盟的科学家开发了世界上最小的LED(发光二极管)。这种新型LED可用于构建迄今最小的全息显微镜,让现有手机上的摄像头仅通过修改硅芯片和软件即可转换为显微镜。相关研究发表在最近的《光学》杂志上。 这一突破得到了革命性神... 

    2023-05-11

  • 全球首张黑洞“全景照”拍摄过程揭秘

    全球首张黑洞“全景照”拍摄过程揭秘
    近期,一个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牵头的国际团队利用全球16个观测台站开展了对M87星系中心的联合成像研究,并在全新的频段给M87黑洞及其周围的环境拍摄了全景照。这标志着天文学家朝着对黑洞进行多彩成像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 

    2023-05-09

  • 电子耳蜗可像人耳一样适应噪音

    电子耳蜗可像人耳一样适应噪音
    据最新一期《自然电子》杂志报道,德国伊尔梅瑙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微型电子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模拟人耳中耳蜗的工作方式,可用于助听器或麦克风,能在嘈杂的环境中辨别声音。这种电子耳蜗会根据它接收到的声音音量来调整它对特定频率的敏感度。 如... 

    2023-05-08

  • 首页
  • 上一页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下一页
  • 末页
  • 61602